台灣懷生相信動物協會 - 以科學方法大規模結紮浪犬/放養犬
  • 首頁
  • 捐款支持
  • 關於我們
    • 絕育計畫
    • 家戶訪查
    • 相信年報
    • 工作成果 >
      • 整體成果
      • 桃園成果
    • 相信動物 FAQ
  • 幫助動物
    • 捐款支持
    • 義賣雜貨店
    • 未絕育母犬通報
    • 熱血志工
    • 企業合作
    • 發起個人募款
    • 捐款箱放置申請
  • 相信徵才
  • 相信動態
    • 活動足跡
    • 媒體報導
    • 2022相信年會:這一天,我們不數狗
    • 華山奔牛節-看不見的迫遷
    • DPM Taiwan 2019 研討會
    • 訂閱電子報
  • 檢視我們
    • 捐款芳名錄
    • 大封大浪芳名錄
    • 收支紀錄
  • 關注議題
    • 化妝品動物實驗
  • English
    • About Us
    • Door-to-Door Outreach
    • Know-How
    • Achievements

成果報告

《十二夜》之後,相信動物怎麼看?

2/27/2019

 
(摘自 2017年 相信動物 年度報告)

​浪浪「黑暗年代」的火光

1951 年起,台灣一直是以捕捉撲殺的方式解決流浪動物。幾十年過去,花了無數的人力及稅金殺死了無數動物後,街頭狀況卻未曾好轉。
註:光1999 到2015 年,收容所內死亡及安樂死的數量,有紀錄的便高達123 萬隻。

這個時期的台灣大學,校方也採用相似模式,應付校內浪犬貓問題——聘學生為捕犬工讀生,捕捉校區動物,集中後送公立收容所「處理」。青春與希望洋溢的校園,卻藏著一線殺機,知情的學生大多難以接受。

2007 年,幾名學生應徵捕犬職缺,並向校方提案:以TNR 方式取代原作法,校方欣然同意。一年運作下來,已絕育、知悉性格的穩定個體,取代了原本不斷生育、不停流動的校內流浪動物狀況。新政成效顯著,師生對校內犬貓的抱怨大幅下降,也就此改變了台大流浪動物管理方針。這幾名學生中,包含了後來台大關懷生命社(懷生社)「特務部」 成員,並在九年後成立「相信動物」協會。
註:TNR:Trap、Neuter、Return 的縮寫,即捕捉、絕育、回置原處。TNvR:2013 年台灣出現鼬獾狂犬病案例後,便在TNR 的過程中加入v,即vaccination,施打狂犬病疫苗。

台大狀況穩定後,懷生社開始擴張至校外幫忙。離開校園,發現街頭的挑戰更大。TNR 後的動物,仍難逃被捉進收容所的命運,領出、捕捉、開罰、再領出、再捕捉。志工能量消耗在社會缺乏共識的迴圈裡,看不見盡頭。
註:當時官方不承認TNR,若有TNR 狗入所,抓紮志工只能妥協以領養形式帶出,施打晶片並登記為飼主。後若再R 回街頭便構成法律上的棄養,因此若同一狗再被捕捉,便會開罰。

在那漫長的浪浪「黑暗年代」,盼為弱勢動物發聲倡議,像懷生社這樣的行動,是多的。只是渺小火光有時只能點亮幾條生命、某個社區的一角,運氣不好的也就熄滅了,難以照亮不透光的龐大體制。閃爍的野火,缺陣春風,才燎得起原。

直到2013 年底,《十二夜》上映,內容記錄了彰化員林收容所,收容動物若無人領養便僅剩12 個日夜可活的「現實」。電影的後座力超過台灣動保圈的想像。次年的9 合1 大選,是第一次有多位縣市首長候選人提出明確動保政見,包含「以TNvR取代撲殺」。2015 年初,立法院「咻地」通過公立收容所「零撲殺」條款。

此時,我們接到動保處電話:「兩年後零撲殺正式上路,現在要
開始做TNvR,需要大家協助。」才感覺到,「風起了」。

從「捕捉撲殺」到「零撲殺」

「捕捉撲殺」年代,大部分地方採用「通報捕犬」制。民眾報案後,即使不具名或沒有明確原因,官方捕犬隊也會前往該區執勤,以示回應通報。而這是一種相當粗糙的運作模式。沒有明確指認系統,公家單位到現場後,往往帶回最好抓的動物交差(湊熱鬧的家犬、誤入捕籠的餓貓),而非抓到真的造成問題的動物。民眾的抱怨未解決、官方的處置徒勞、無辜的動物犧牲性命、納稅人的血汗用在失效的結構裡,全盤皆輸。
註:有部分地方,如新北市瑞芳收容所,到2013 年仍有「隨機捕犬」制。

當時,政府以安樂死的方式控管收容所動物量,對於該怎麼從源頭減少入所數量、收容後的送養、照護等面向,都沒有太多琢磨。在「路上不能有流浪動物」的社會藍圖中,每隻在街頭討生活的動物,都只是預計「捕捉撲殺」的對象。他們的名在出生同時,就複寫在死亡筆記本裡。

神展開的「零撲殺」,乍聽下無限美好,卻無疑是個不切實際的政策。台灣有大量的流浪動物,若減量工作不做、「通報捕犬」制度不改、棄養及各種錯誤的養狗形態依在,「零撲殺」只會造成收容所爆量及品質低落,使更多動物受苦,對此我們相當憂慮。但憂心忡忡的我們接著發現,龐大的體制竟慢慢解鎖了。首先,是收容所數據的劇烈變化。根據農委會統計:
2008 年收容所安樂死數量是8 萬多隻, 達收容量的七成。
2009 年安樂死數量更是高達9 萬多隻,達收容量的七成。
但在2008-2009 年有這麼多動物被安樂死的狀況下,送養率卻只有13.7% !
2013 年《十二夜》效應後,送養率才開始提升,2017年甚至達到安樂死率1.7%,領養率82.5% 的夢幻數字!
圖片
這些數據並未反映真實,尤其2016 年前,過高的領養率包含了將入所狗大量的轉手給私人狗場等難以追溯的流向,但至少,政府開始重視「數字」要交代得過去。農委會網上公佈的「收容處理情形統計表」也有革新,供檢視的數據變多:2014 年前,官方僅「年公布」收容、安樂死、認領、及所內死亡量,到2015 年改成「月公布」。2017 年2 月後,民眾可在同一網頁查詢到收容所在養量、詳細進出所原因統計,如:不擬續養、釋回原地、民間狗場認養等。
註:官方認領養率的計算方式是(該期間認養數/該期間入所數)x 100%,因此認養率> 100%,才代表收容所內的動物有因認領養而變少。

而「零撲殺」政策帶來最重要的改變是:官方開始正視「源頭」。原來,對公部門來說,「撲殺」這個手段,維持了台灣流浪動物問題處理鏈運作的順暢——接獲通報後前往捕犬,抓到的狗放進收容所,所內超量即撲殺;無論街頭動物數量有沒有受到控制、人犬衝突是否緩減,只要有持續執行便不瀆職。「零撲殺」斷了傳統流浪動物問題處理鏈的後路,官方才願意思考「如何使狗變少」。於是,過往難達共識的絕育提案,忽然變成討論「怎麼合作」,而不是「能不能做」,台北、新北、基隆與我們合作的絕育計畫,也就此展開。

高強度絕育計畫!

處理流浪動物問題的手段有:收容、送養、絕育、飼主責任強化、教育、立法、安樂死等。在人力及資源有限下,什麼是最不能等的?就相信動物觀點,「數量太多」是讓每個環節都窒礙難行的主因,而要解決數量太多這件事,當務之急便是推動「大規模、高比例」的高強度絕育計畫,即相信動物成立初衷。

相較於社團時期使用的「TNvR」一詞,「高強度絕育」更貼近協會作法。懷生社從北市發跡,早期接觸到的來源以「野犬」為多,當時說我們是個在做「TNvR」的社團並沒有問題。協會成立後,足跡擴及整個新北、基隆,接觸了更多地理環境及飼養型態,我們更明白一個全面性的減量計畫該包含哪些環節。與過往行動不同的是:現在的我們以「族群」為著眼點,「科學」為輔,「下降整體數量」為首要目標。鑒於「絕育速度趕上繁殖速度」是關鍵,值勤過程中時而遇見不忍場景,相信動物很少提供超過協會負荷的協助;糞便積到頂的籠養犬、驚慌棄犬、及那些被不當對待下還閃爍著信任的眼神⋯⋯。我們認為要減少這些場景,最有效的方式還是集中火力讓族群數量快速下降。當狗不再隨手可得,問題個案及各類衝突將隨之減少,前述各手段落實的可行性及品質也將大幅提升。是資源有限的現況下,相信動物堅持「高強度絕育計畫」的原因。
註:關於各區流浪動物來源比例及相信動物做法演進,請參考「流浪動物問題的第二道學問」一文。

現在,就是關鍵!

「零撲殺」帶來危機,也帶來轉機。我們擔心,漫長的60 年,人們慣於漠視動物生死及無所作為,卻期待在
三五年翻盤、看到成效的僥倖心理。我們憂慮,公部門長期對大環境觀察不足、難運轉的體制陋習,會導致決
策依然錯誤,帶來更遺憾的結果。如前文提及,一昧追求數字好看,卻不面對病根,2016 年民雄收容所轉讓動物過程中發生的憾事,就有可能以不同形式不斷上演。因此,在這重要轉捩點,我們更迫切需要推動「高強度絕育計畫」解決問題!
註:2016 年民雄收容所轉讓所內動物至私人狗場的過程中,有47 隻狗因熱衰竭過世。
​
雖然仍有人不認同《十二夜》帶來的「零撲殺」效應;雖然2017 年末全國動保期末檢討會議上,南投、嘉義、雲林、彰化等四縣都提出,希望修動保法、放寬零撲殺;雖然動保這條路上意見分歧也還有很多難事。相信動物仍期許:零撲殺是一陣帶來破壞與好的重建的颶風。
圖片

評論已關閉。

    類別

    全部
    2016 年度報告
    2017 年度報告

    RSS 訂閱

社團法人 台灣懷生相信動物協會
​Faith for Animals

立案字號:​台內團字第1050010161號
勸募許可:衛部救字第1101364002號
聯繫我們
相信動物粉絲團
相信動物Line@
相信動物IG
相信動物Youtube頻道
寫信給相信動物
  • 首頁
  • 捐款支持
  • 關於我們
    • 絕育計畫
    • 家戶訪查
    • 相信年報
    • 工作成果 >
      • 整體成果
      • 桃園成果
    • 相信動物 FAQ
  • 幫助動物
    • 捐款支持
    • 義賣雜貨店
    • 未絕育母犬通報
    • 熱血志工
    • 企業合作
    • 發起個人募款
    • 捐款箱放置申請
  • 相信徵才
  • 相信動態
    • 活動足跡
    • 媒體報導
    • 2022相信年會:這一天,我們不數狗
    • 華山奔牛節-看不見的迫遷
    • DPM Taiwan 2019 研討會
    • 訂閱電子報
  • 檢視我們
    • 捐款芳名錄
    • 大封大浪芳名錄
    • 收支紀錄
  • 關注議題
    • 化妝品動物實驗
  • English
    • About Us
    • Door-to-Door Outreach
    • Know-How
    • Achiev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