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懷生相信動物協會 - 以科學方法大規模結紮浪犬/放養犬
  • 首頁
  • 捐款支持
  • 關於我們
    • 絕育計畫
    • 家戶訪查
    • 相信年報
    • 工作成果 >
      • 整體成果
      • 桃園成果
    • 相信動物 FAQ
  • 幫助動物
    • 捐款支持
    • 義賣雜貨店
    • 未絕育母犬通報
    • 熱血志工
    • 企業合作
    • 發起個人募款
    • 捐款箱放置申請
  • 相信徵才
  • 相信動態
    • 活動足跡
    • 媒體報導
    • 2022相信年會:這一天,我們不數狗
    • 華山奔牛節-看不見的迫遷
    • DPM Taiwan 2019 研討會
    • 訂閱電子報
  • 檢視我們
    • 捐款芳名錄
    • 大封大浪芳名錄
    • 收支紀錄
  • 關注議題
    • 化妝品動物實驗
  • English
    • About Us
    • Door-to-Door Outreach
    • Know-How
    • Achievements

成果報告

一支手機完成犬隻普查 - 家戶訪查

2/27/2019

 
(摘自 2017年 相信動物 家訪報告)

2016 年某個暴雨的夏日午後,三組六人步行在社子島彎曲空蕩的柏油路,用生疏的台語搭訕整理菜園的老人、養雞場的老闆、零星作業的工廠員工、喝醉酒的大叔與他的小黑狗⋯⋯。兩個半鐘頭的徒步訪問,內容是鄰近放養犬的飼養數量、公母、結紮狀態;健談點的,順便聊聊附近野犬的出沒狀況。逐項紀錄的調查結果,成為數月後「社子絕育專案區」的基礎數據;而這個訪調模式,也為後來相信動物定期的家戶訪查活動(簡稱「家訪」)畫出輪廓。

為何辦家訪?

流浪犬的來源有三種——棄養/走失犬、放養犬、野犬。棄養/走失犬需透過政府落實飼主責任政策改善;野犬可以TNvR 為手段控制數量,這也是相信動物協會一直以來較為專精的部分。至於過渡在這兩者間,可能有固定餵養關係,卻鎮日遊蕩的放養犬,多年來是討論浪犬減量議題時,策略最模糊、定位最為不明的一塊。原因是放養犬與其餵養者的特殊關係,落在一道變化莫測的光譜上,牠們常是不請自來,發現有食物有屋簷,便留下來。而食物與居所供給者,從認為自己是主人,到認定那只是一隻借住的浪犬,都有可能;一隻放養犬也可能與多位餵食者建立關係,有主無主定義曖昧,常是個案,餵養者說了算。因此,在針對放養犬管理的政策制定上,出發點及意見尤為分歧,導致整體浪犬問題也難以好好被解決。
註: Trap、Neuter、vaccination、Return 的縮寫,即捕捉、絕育、施打狂犬病疫苗、回置原處。

相較於野犬,放養犬有穩定食物來源、遮風避雨的住所,繁殖條件更加優渥。此外還有一點與野犬不同——野犬的狗崽多跟著原狗群在原地成長,放養犬的後代,卻常被餵養者隨意分送親朋好友、整窩送進收容所、或跨地域丟棄,成為他地區的浪犬源頭,其擴散性及流動性不容小覷。於是,遍布偏鄉僻鄰及城鄉交界、數量龐大的放養犬,在缺乏有效政策管理下,源源不絕地在街頭補充新生幼犬。相信動物主張:不同來源的浪犬,應採不同對應政策,多管齊下。又,唯有大規模、高比例的絕育行動,讓同一區母犬的絕育比例快速達到80%,方能有效降低浪犬量。我們深諳:要解決流浪犬問題必須攻克放養犬。

協會成立初期,延續多年前線作業模式,公開接案,徵求民眾及餵養人通報,再前往狗點完成絕育任務。而這樣的運作方式在情資蒐集上較零星且被動,接到的業務也仍是以野犬為多。當我們將目光放大到「提升整個行政區的絕育率」時,便迫切需要可全面獲得狗點訊息的辦法!且除了野犬,「主動出擊」將區域內零散且飼主責任不明的放養犬統計及調查出來,是不可省略的工作!

放養犬分布在哪,數量有多少?我們不斷思考,試著劃定絕育專案區,招募志工一起深入做調查,希望能發展一套專門處理放養犬的模式及狗點普查辦法,即前文提及的家戶訪查。試辦幾次後,從2017 年2 月,相信動物開始固定隔週日舉辦一次家訪。過程中也不斷修正作法,從紙本記錄,到利用智慧型手機與免費網路資源,試以有限資源做最有效率的事。下面將介紹家訪活動目的、幾個重要的前置作業、技術改良過程、一年來在家訪各區觀察到的風土民情、成果及與公部門的合作關係。

家訪任務:不只「母犬絕育」這個目的

近年,民眾動物保護意識逐漸高漲,如此社會氛圍下,立法院歷經多次修動保法、政府部門也常有新計畫、絕育補助案推陳出新。但動保機關長期存在著人力的問題,這些改變及作法,最終常歸因於人力不足而無法落實。例如:動保法於2015 年2 月即公告了一般飼主應為寵物絕育,違者可罰五到二十五萬元。但三年下來,家犬絕育率提高了多少呢?

一步一腳印的家訪,也是個需要大量人力的工作。試辦過程中,我們發現這是個相較於協會其他志工任務(開車、捕犬等),入門門檻相對低的項目,只要有熱切的心及向陌生人攀談的勇氣,就可以參與,也供給想「眼見為憑」台灣流浪動物來源及現況的朋友,一個很好的管道。又,家訪主動走出舒適圈,遇到的宣導對象,常
是網路創意、課程講座、政令短片,都難以觸及的重點族群,更顯出行動價值。因此,我們在活動規劃上拉進大量志工,希望有更多人藉此機會接觸現場,把動保的餅做大,也補足公部門因人力不足,長期無法推廣落實的諸多環節。

家訪首要任務,無疑是地毯式找出未絕育放養母犬,安排絕育事宜,提升計畫的地理覆蓋率,同時還可以達成很多目標,列舉如下:
圖片

家訪前置工作- 路線

家訪是不是等同逐戶拜訪?真的走遍北北基每條道路嗎?當然不是!既然是要處理放養犬,當然是把放養犬容易出現的地段列為重點。下面分出六類:
圖片
*都會區、鬧區:放養犬出現率低,會優先排除,不列入家訪路線
註:由於國家公園的主責機關內政部營建署(於雙北為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其政策與地方動保機關的流浪動物政策執行有許多衝突與模糊之處,因此除了私人土地之外,國家公園不劃入本會絕育計畫處理範疇。

劃定區域後,依照公里數、住戶密集度、路途遠近分類,將目標行政區拆成不同長度的路線,分配給各組。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發現利用Google 地圖的衛星空拍圖,很快能夠掌握要訪區域的可能分類狀況,及需要拆解成幾條路線。浪犬源頭其實全在地圖上,跟著地圖找就對了!

家訪前置工作 - 志工招募

絕育計畫的執行速度是關鍵。我們推算出若單月僅舉辦2-3 次家訪,又想在一個月內完成一個行政區的調查,每次家訪出動的組數須超過「12 組」。即同一個時間,需有12 名「資深志工」(組長)帶領12 名以上的新進志工,在12 條位於同一行政區的劃定路徑上逐戶訪問。因此,人海戰術、大量志工的投入非常重要。

而新進志工參與幾次任務、熟悉流程後,我們會提供技術教學,讓有興趣的人成為組長,提升家訪速度,也協
助更多志工加入行列。
圖片
圖片

技術與工具改良 - 手機最重要!

如前文所提,「速度」是「高強度絕育」成效關鍵。家訪作為處理放養犬的主要手段,我們不斷思考如何提升效率、革新作法——捨棄大量紙本與手動抄寫,朝全電子化的方向推進,加速彙整過程及提升便利性。

利用人人皆有的智慧型手機將所有工具,如:地圖、紀錄表、相機等匯集於一機,用以執行、記錄、回報、追蹤資訊。偉大的手機幾乎串起整個家訪活動的不同環節,下方列舉幾個重要「技術改良」:
圖片
光一天家訪活動收集回來的資料就會超過200 筆。技術提升讓資訊保存及流通性大增,使無法達成的事變成可能。電子化後,我們可便利地整理出:基隆市整區家訪共100 名志工參與、訪到有養狗的戶數1102 戶、未絕育母犬181 隻、軌跡總長653 公里;新北市三峽區共94 名志工參與、訪到有養狗的戶數964 戶、未絕育母犬193 隻、軌跡總長1144 公里。
圖片
紙本時期,新店龜山組地圖
圖片
改良後電子化的三芝溪底組地圖,從初始路線規劃、實際軌跡錄製、GPS 位置、照片、狗點資訊、處理進度全部都匯整在同一張google 地圖上

各區特性與成果

圖片

與公部門的合作模式

地方機關的態度是我們是否啟動家訪行動的先決條件,高強度絕育計畫不能不談與公部門建立合作模式。家訪前,我們會先請地方動保機關提供公文及絕育法規範例,便於在宣導時出示,降低民眾疑慮、提高配合度。若遇到不願犬隻絕育的飼主、甚至未依法申請便私自繁殖的案件,經多次勸導無效後,我們會將現場蒐集到的證據(犬隻疏縱、懷孕、哺乳、生小狗等)及飼主資料彙整,提供給主管機關,安排後續會勘或視情況開勸導單。這是家訪業務中,亟需公權力介入協力處理的部分,官方的合作意願,是許多案件後續能否落實執法、順利收尾的關鍵。台北市在承辦類似案件時手腕較好,會盡量說服飼主配合法令規範,但2017 年前只有一位承辦員,人力相當不足,辦案進度較慢;基隆市防疫所態度及立場堅定,多次會勘在公私雙方配合下順利結案;新北市動保處管轄範圍大,管理不易加上人員流動率高,承辦窗口混亂,相對於台北及基隆市,民眾申訴的壓力使動保處常以免絕育申請取代落實絕育。免絕育申請是目前法規中的但書,不適合施行絕育手術的寵物(年老、患有重症等),由飼主請獸醫開立證明即可申請;原本立意良善,卻成為許多惡質飼主規避法規的漏洞。申請一旦通過便終身有效,但「免絕育」不等於「可繁殖」!由於主管機關稽查能力有限,飼主申請通過後如何管理寵物、後續是否生出更多狗,基本上除非再次受到檢舉,否則無從得知。

結語:擴散能量- 讓家訪作法更容易被複製

在追求快速提升絕育比例以控制流浪動物數量的目標下,相信動物除了趕在兩年內努力完成與北北基政府合作的絕育計畫,也試圖建立家訪的標準做法。從前置、執行到後續追蹤,盼提供一套公私協力的模版,給有意進行流浪動物絕育計畫的縣市及地方團體同步進行。從各種零散紙本作業,到全程只靠一隻智慧型手機串聯。好操作、低成本、易取得、高效率,讓家訪作法更容易被複製,消除規劃家訪活動的門檻,是相信動物的重要目標。目前所知桃園市已有志工與地方政府合作執行家訪活動。

註:桃園市家訪基本上是參考本會做法進行;不同之處在於執行者以地方動保處人員為主,且公母均紮,強調晶片寵登,速度比預期緩慢。
圖片

評論已關閉。

    類別

    全部
    2016 年度報告
    2017 年度報告

    RSS 訂閱

社團法人 台灣懷生相信動物協會
​Faith for Animals

立案字號:​台內團字第1050010161號
勸募許可:衛部救字第1101364002號
聯繫我們
相信動物粉絲團
相信動物Line@
相信動物IG
相信動物Youtube頻道
寫信給相信動物
  • 首頁
  • 捐款支持
  • 關於我們
    • 絕育計畫
    • 家戶訪查
    • 相信年報
    • 工作成果 >
      • 整體成果
      • 桃園成果
    • 相信動物 FAQ
  • 幫助動物
    • 捐款支持
    • 義賣雜貨店
    • 未絕育母犬通報
    • 熱血志工
    • 企業合作
    • 發起個人募款
    • 捐款箱放置申請
  • 相信徵才
  • 相信動態
    • 活動足跡
    • 媒體報導
    • 2022相信年會:這一天,我們不數狗
    • 華山奔牛節-看不見的迫遷
    • DPM Taiwan 2019 研討會
    • 訂閱電子報
  • 檢視我們
    • 捐款芳名錄
    • 大封大浪芳名錄
    • 收支紀錄
  • 關注議題
    • 化妝品動物實驗
  • English
    • About Us
    • Door-to-Door Outreach
    • Know-How
    • Achiev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