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懷生相信動物協會 - 以科學方法大規模結紮浪犬/放養犬
  • 首頁
  • 關於我們
  • 幫助動物
    • 捐款支持
    • 義賣雜貨店
    • 熱血志工
    • 未結紮犬通報
  • 關注議題
    • 結紮計畫 FAQ
    • 化妝品動物實驗
  • 相信動態
    • 相信動態
    • DPM Taiwan 2019 研討會
  • 檢視我們
    • 成果報告
    • 捐款大德錄
    • 收支紀錄
  • English
    • About Us
    • Door-to-Door Outreach
    • Know-How
    • Achievements

成果報告

流浪動物問題的第二道學問:來源比例&絕育比例

2/27/2019

 
(摘自2017 相信動物 年度報告)

去年,我們討論了流浪動物問題的第一道學問——浪浪的來源有三種。
針對不同來源的浪犬,應採不同政策對應,多管齊下!
今年,我們將進一步探討問題的關鍵:比例。

​三種浪犬來源及對應解方圖

圖片

​棄養走失不是台灣街頭浪浪的主要來源!

第一個關鍵 「來源比例」決定政策!

想要全盤性的解決流浪動物過剩問題,除了掌握「來源及對應政策」,我們必須再進一步了解,街頭浪犬哪一種來源多、哪一種來源少,才知道在什麼地區該提升哪種政策的效能,把有限資源做最妥善的規劃。想找到「在地」做法,必須先分析台灣浪犬的「來源比例」!

當我們問:「流浪動物是怎麼來的?」
「棄養!」總是人們最直接的反應。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分析相信動物2016 至2017 兩年在北北基絕育的2705 隻遊蕩母犬,得到的結論是:野犬47.5%、放養犬33.1%、棄養/走失犬12.8%。(後野犬稱「野」、放養犬稱「放」、棄養/走失犬稱「棄」。)

這三大行政區的浪犬來源比例也稍有不同,如:高度都市化的台北市,「野」的比例高達六成,「放」則是佔總數的四分之一,「棄」大概一成;幅遠遼闊的新北市,城鄉差異大,動保觀念較不普及,「放」及「棄」的比例都比台北市高出許多。
圖片
再對比「浪犬來源及對應解方圖」我們可知,依台灣現況,有強度的TNvR 及主動出擊的家戶訪查勢在必行。「棄」雖僅佔10-15%,也不能小覷,飼主責任強化也是一門功課。

參考其他國家現況。羅馬尼亞的小鎮奧拉迪亞,當地動保團體FPCC 分析的浪犬來源組成是:放90%,棄及野各5%。於是,FPCC 在鎮上採取「軍事化的」家戶訪查行動,挨家挨戶提供絕育、晶片施打及寵登,成功控制了當地遊蕩犬族群、改善動物的生活。

而像英國、日本,街頭若出現浪犬,棄的機率是100%,因此這類國家的動保運動,重點多放在飼主責任落實。
圖片
關於棄養

很多人開始注意流浪動物問題時,最先接觸、選擇付出的場所會是收容所及狗場。曾在這類場域服務的人,可能會覺得收容動物中,棄養及走失的比例比相信動物列舉的高。但,收容所存在的目的之一,本就是提供民眾棄養的管道;又,棄養及走失的動物相對乖,遊蕩在路上也較容易被帶入收容。自然相關場域的員工、志工會感到棄養是造成台灣流浪動物的最主要原因。

當我們要討論流浪動物來源時,以收容動物為分析對象並非適當採樣,應放眼街頭,分析區域『遊蕩動物』組成才能看見問題根源。但收容所的各項統計參數,仍是評估該區流浪動物管理成效的指標。

第二個關鍵 「絕育比例」決定成效!

​此比例相信動物最為重視。

2015 年,成員在「國際犬隻族群管理高峰會」及「亞洲動物研討會」上,得到一個重要訊息:現國際間有在執行大型絕育計畫的團體,都是有共識的認為應追求區域母犬絕育比例達80%,才能有效地控制數量。

像斯里蘭卡的首都可倫坡,在2007 至2012 年花了五年時間把浪犬絕育比例提升到80%,族群成長率從原本
18%,變成-9%。狂犬病案例從一年38 件,降到一年2件。可惜後來因資金及人員調度,計畫停擺。2014 年他們重新調查街頭浪犬族群,發現相較於計劃中止的2012年,總數仍是下降的。

另一案例是保加利亞的首都索菲亞,在2008 至2015 年把整個都市的浪犬絕育比例提升至70%,數量便從2007年的11,124 隻,降到2015 年3,844 隻。

「絕育比例」的概念,顛覆了相信動物規劃絕育計畫的思維。以往,我們被動接受餵養人通報,盡全力完成所
有通報點的母犬絕育,計畫的進度以絕育隻數衡量,時而把「去了多遠」也當作戰果;缺乏放眼完整目標區域、估算比例的概念。試想:若某行政區街頭有一百隻遊蕩母犬,花兩年時間,零星絕育其中二十隻,這行動能有效使浪犬數量下降嗎?剩餘未絕育的八十隻母狗,從容地就再生出二十隻未絕育母狗,將成果完全抵消。反之,若在同行政區,集中半年時間,傾力完成八十隻以上的母犬絕育,短時間內讓未絕育母犬降到二十隻以下,再加上流浪犬面對的種種生存威脅,此區的浪犬數量就有很大機會能持續下降。

如醍醐灌頂,我們發現長期的盲點。於是,協會在成立初期,決定退出當時仍不支持絕育計畫的桃園市,劃定範圍,將「提升北北基絕育比例」當作近程目標。接著的難題是「到底有多少狗在目標行政區內?」所以我們參考文獻,規劃「族群調查/數狗」,利用捉放法原理,概算出絕育計畫前,目標區的遊蕩犬數量及初始絕育比例。絕育行動開跑後,再以地毯式勘點的「家戶訪查」為手段,一步一腳印地滲透地圖各角落,調查野犬、揪出放養犬帶回絕育,穩紮穩打提高地理覆蓋率。最後,在每一行政區接近完成時,不忘計算「絕育比例」確認成果。以上是我們了解第二個關鍵比例後,帶來的莫大改變。

評論已關閉。

    類別

    全部
    2016 年度報告
    2017 年度報告

    RSS 訂閱

社團法人 台灣懷生相信動物協會
​Faith for Animals

立案字號:​台內團字第1050010161號
勸募許可:衛部救字第1071363939號
聯繫我們
相信動物粉絲團
相信動物Line@
相信動物IG
相信動物Youtube頻道
寫信給相信動物
  • 首頁
  • 關於我們
  • 幫助動物
    • 捐款支持
    • 義賣雜貨店
    • 熱血志工
    • 未結紮犬通報
  • 關注議題
    • 結紮計畫 FAQ
    • 化妝品動物實驗
  • 相信動態
    • 相信動態
    • DPM Taiwan 2019 研討會
  • 檢視我們
    • 成果報告
    • 捐款大德錄
    • 收支紀錄
  • English
    • About Us
    • Door-to-Door Outreach
    • Know-How
    • Achievements